【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12月24日【解放军报】刊登《改革:割舍小利益,方成大格局——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创建“脑卒中诊疗基地”的启示》

日期:2013/12/25 0:00:00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12月24日,【解放军报】刊登《改革:割舍小利益,方成大格局——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创建“脑卒中诊疗基地”的启示》

改革:割舍小利益,方成大格局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创建“脑卒中诊疗基地”带来的启示


■王泽锋 白 进 本报特约记者 肖 鑫


  忧思·新闻背景
  “反差令我们如坐针毡”
  ——一名医学专家的回忆
  “中风,学名脑卒中,也称脑血管意外。是目前威胁人类死亡和残疾的第一大疾病,全世界每6秒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
  “当前,欧美等国家的脑卒中治愈率正以5%的比率逐年上升,而我国发病致死率却以9%的速度递增。惊人的反差令我们如坐针毡!”
  谈及两年前的一件事,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依然痛心疾首:前年一个冬夜,复旦大学一位教授突然头晕目眩、嘴眼歪斜,在附近医院先后看了神经内科、五官科、心内科等多个科室,病情持续加重。最后,几经辗转送至长海医院才确诊为缺血性脑梗死,虽经全力施救,终因诊疗延误造成偏瘫。
  “国际公认脑卒中抢救的‘黄金时间窗’是发病后的4.5到6小时内。患者的时间就是生命,等不起、拖不得,而我国目前尚无救治此类疾病的规范化流程,大部分医院也不设专门科室。这位患者本来可以及时治愈,却因在各科室间‘折返跑’,贻误了救治良机!”
  能否彻底打破陈旧僵化的就诊程序模式,开创一个全新的诊疗脑卒中模式?沉重的忧思引发一个变革——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开始“吃螃蟹”,启动了创建“一站式”脑卒中诊疗基地的改革。
  变化·记者目击
  “一站式”诊疗:
  缩短生命抢救链
  今年10月18日凌晨,长海医院急诊大厅内。
  “脑血管病科医生请注意,一位急性脑卒中患者正在来院途中,请做好接诊准备!”急诊呼叫系统打破了寂静,该院脑卒中诊疗基地常务副主任邓本强教授立即前往接诊。与此同时,动脉溶栓手术组和麻醉组已经同步到位。
  患者是家住上海崇明的胡师傅,由于发病时无人在场,加之路途较远,送到医院时右侧肢体完全偏瘫已经3个多小时。
  时间就是生命,记者见证了奇迹:过去家属推着患者“各科室间飞奔”的场景如今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环环相扣的“一站式”诊疗模式——
  仅仅10分钟,值班医生已陪同患者完成头颅CT检查及血液检查,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了治疗风险。这一原本需要由神经内科和外科先后完成的工作,如今实现了同期完成。
  30分钟,各项检查结果“出炉”,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确定,量身设计的个体化静脉溶栓药物已开始输入胡师傅体内。
  40分钟,溶栓药物已使用近三分之二,胡师傅的临床症状仍然未见明显好转。“改为动脉介入干预!”邓教授果断决定。此时,脑血管病外科手术团队已在介入手术室待命。
  90分钟,一枚暗红色的血栓被成功取出,闭塞的脑血管疏通了,胡师傅的手脚能活动了。
  从接诊到打通了阻塞的脑血管仅用90分钟,远低于150分钟的全国平均时间,救治效率令人惊叹!
  “虽然我们家属不懂医,耽误了病情,可是长海医院还是把我丈夫这条命给‘抢’回来了!”患者胡师傅的妻子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点睛·读稿短评
  改革是把手术刀
  ■林 飞
  改革,最大的难度是什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创建脑卒中诊疗基地的经历,给我们提供了一只解剖、观察改革的“麻雀”——改革最大的难度不是筹划、不是论证,甚至不是实施中的小沟小坎,恰恰是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
  明知势在必行却举步维艰,明知非改不可却磕磕绊绊。改革,从来都是知易行难,好说不好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改革是一把“割自己肉”的手术刀,任何大刀阔斧的变革都必然会伤筋动骨,甚至需要忍受壮士断腕之痛。每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关口,利益问题就成了绕不开、躲不过的一道坎。
  没有什么改革不牵涉到利益调整,国防和军队改革也不例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最艰难的利益调整,必须像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那样做好利益的“加减法”,把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最大的利益去追求,敢于“向自己开刀”,冲破层层桎梏,踏平种种荆棘,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回眸·改革追溯
  痛:向自己开刀
  喜:给患者红利
  今昔对比令人欣喜,然而改革之路并不平坦。
  所谓“一站式”改革,主要做法是以病人为中心、以学科为纽带,打破原有的医疗学科格局,使脑卒中这一原先仅在神经内科问诊的疾病,现在归口于由神经内外科、影像科、超声科、血管外科等12个科室61名医生混编组成的“脑卒中诊疗基地”专门治疗。
  这一改变,曾让不少人脑筋一时转不过弯来——
  该院院长张从昕介绍说,目前我国现有医疗科室布局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而划分的,已经沿用了上百年,各学科都有自己相对完整独立的知识体系,治疗同一疾病习惯应用本学科理念,很难为了同一疾病而将各学科的不同理念、不同技术相融合。
  最关键的问题,是改革触及了原有的利益格局——
  首先,神经外科医生被“固定”在了脑卒中诊疗基地里,个别医生被迫放弃了自己以前历练了几十年的手术“刀功”。打破学科格局,必然要重新取舍学科带头人,个别学科的整个专家团队会重新归属于其他科室领导,个别人的不情愿和不甘心也会带来阻力。
  其次,经济利益的损失也不容低估。改革后,原有学科体系和学术带头人拥有的课题基金、医疗设备和病人群体等资源都会被重新分配、整合。由于“一站式”诊疗的无缝衔接大大减少了以前患者多次挂号、用药、手术的费用,免去了重复检查的环节,也直接减少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一笔账算下来,改革代价巨大,容易造成个人利益、科室利益和医院经济效益的三重损伤!
  改,还是不改?医院党委一锤定音:只要改革能给病人带来实惠和红利,就坚决改,哪怕以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
  如今,一系列创新机制的运行,让脑卒中诊疗基地这个“新生儿”活力四射——
  基地月门诊量约5500人,月急诊量约1200人。据统计,从接诊到手术时间提速了1个小时以上,平均救治时间为48分钟,缺血性脑卒中治愈率高达90%以上。
  “我们病人是这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65岁的脑卒中患者蔡女士给记者也算了一笔账:“一站式”诊疗不仅缩减了以前多次挂号问诊的费用,更能抢在治疗“时间窗”内及时施救。特别是现在通过基地提供的脑卒中筛查防治服务,实现了未病先治、防患未然,“这些好处是花几十万都买不来的!”
  今年上半年,该院被国家卫计委授予全军和上海市唯一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示范基地医院”称号。在10月25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东方脑血管病大会上,由该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新型血流导向装置亮相,引起国际医学界高度关注。
  “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这场改革,短期看是给患者的利益做了加法,给医院的利益做了减法。但从长期看,一定会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事实一再证明,让病人满意是医院最核心的竞争力!”医院政委夏阳告诉记者,下一步,医院还将推广这项改革经验,从更深层次打破学科间壁垒,让更多的不同学科的医生为治愈同一疾病而紧紧“绑”在患者身边。


  上图:脑卒中诊疗基地专家组分析患者头颅CT,明确治疗方法
  陶斌义摄

上一篇:

王陇德院士莅临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指导工作

下一篇:

长海研究生队组织学员骨干开展拓展训练活动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