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岳西探寻先烈风骨 大别山下践行军医使命
日期:2016/7/19 0:00:00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长海医院本科生队爱心医疗服务团活动纪实
今年是建党95周年,迎着“两学一做”,践行合格党员义务的浪潮,7月11日,在学员大队大队长于沐禾及本科生队队长金美媖的带领下,本科生队学员们组成的爱心医疗服务团赴安徽省岳西县红色革命老区开展了为期4天的红色教育暨健康扶贫活动。伫立在岳西这块红色土地上,凝望着这片先烈们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土地,在场的每一位同志都经受了红色教育的洗礼。
岳西县是安徽省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的三万多名英雄,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吹响了抗日、解放的号角,而今曾经的英烈们已长眠于这片青山绿水之中。在建党95周年的特殊时刻,我们这一爱心医疗服务团有幸追寻英雄们的步伐,踏上这片充满红色魅力的革命老区,追思着他们曾经浴血奋战的场景,我们似乎仍能感受到当时的英烈们宁死不屈的爱国激情与铮铮铁骨的浩然正气。
瞻仰大别山革命烈士陵园
7月12日上午,我们到大别山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
走进陵园,高耸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屹立于陵园中央,其正面镌刻着朱德总司令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学员大队全体成员向革命烈士纪念碑三鞠躬,并敬献花篮,怀着崇敬的心情共同缅怀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随后,全体成员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在纪念馆内,讲解员满怀深情地讲解了红二十八军重建及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光辉史迹,同时展馆运用油画、浮雕等多种艺术形式和声、光、电等多种技术手段为我们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以王步文、王效亭、高敬亭等为代表的革命烈士们浴血奋战的事迹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烈士陵园里长眠了八百多位有名或无名的英烈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坚定而有力的入党誓词久久回荡于陵园的上空。我们拥护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不管时代如何更迭,我们仍需感恩铭记这些楷模,没有他们的视死如归,就没有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共产党!“集大别人民,慷慨悲歌,同兹一奠;与黄花烈士,后先辉映,各有千秋。”英雄们的使命已然完成,我们现在的使命就是将他们的精神星火相传,铸成守护中国的一道铜墙铁壁!
?
看望慰问革命老英雄
祭扫完烈士陵园,我们兵分两路,分别前往革命老英雄马福奎和蒋同学的家中,向老英雄们送去我们最真挚的问候及最崇高的敬意。
马福奎,现已89岁高龄,满头斑白的头发,沟壑纵横的皮肤无不镌刻着战争岁月的痕迹,但也许正是这段曾经的峥嵘岁月,历练了马老强健的身子骨,谈起当年那段饱受战乱的岁月,历历在目,思维清晰,与我们侃侃而谈。
1941年13岁的他在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斑斑恶行后毅然选择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分队,因其积极抗日,其父被日本鬼子抓住严刑拷打,坐老虎凳、灌辣椒水,幸而最后被救出,这更加重了他对日本鬼子的憎恶。从此,抗日的熊熊烈火在他心中燃烧地愈发猛烈,游击战的日子极其艰苦,纵然食不果腹、夜不安眠、衣衫褴褛,抗战决心却从未动摇。担任过通讯兵、班长、警卫员等职务,在战火硝烟中出生入死,先后多次攻打鬼子据点,并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固等战役,后在一次阻击战中被子弹打穿颈部,光荣负伤。
13岁参军,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荣立三等功2次,马老的一生可以说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马老告诉我们,当时入党志愿书是共产党员身份的唯一凭证,为了维护党员的崇高荣誉,他把志愿书缝入衣服内,贴身佩戴,直到1945年才将其作为文物捐给国家。看着马老爱抚着抗战胜利60周年的纪念章,以及其他数枚军功章,我们看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耄耋之年的革命英雄曾经的英雄过往,更有其对共产党的一片赤诚,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
另一组队员同时前往慰问另一个革命英雄蒋同学,很遗憾,他已经去世,我们只能在其子的讲述中感悟了一番已逝英雄的丰功伟绩。1930年,他参加请水寨暴动,之后,当时参与暴动的一部分人到了皖南,另一部分人到了广西,而蒋同学则和剩下的六人,组成七人游击队,一直坚持在大别山战斗。先后加入潜山战斗营和四路游击师。1935年,整编入红二十八军。后又加入新四军二师,任二师16团一营营长。多年来,蒋同学一直在江苏和安徽交界的一带进行抗日,参加新四军抗日第一战。全身肩膀、踝骨等处八次负伤,抗战胜利后被评为二级甲等残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为了得到参加志愿军的资格,隐瞒病史,将残疾等级改为二级乙等,虽然身体多处有伤,仍然坚持在朝鲜战场。
1965年,蒋同学退休。以他的革命经历,完全可以安置在县城,但他却毅然要求回到温泉镇,在烈士公墓边定居了下来。每到清明、七月十五和春节,蒋同学都会带着家人给埋在这里的无名烈士们培土修理、烧香奠酒,即使是在文革时期,依然深夜悄悄前往,坚持祭拜。1986年,蒋同学老人去世。原本可以安葬在岳西县烈士公墓,但他还是拒绝了。按照他生前遗愿,他安葬在凤凰山烈士公墓旁,陪伴着在此牺牲的两广烈士们。
蒋同学的事迹让伟大的岳西人民的形象更加清晰。为了国家利益把个人安危抛到脑后,将恩怨抛到脑后。无论是本人还是他们的后人都流露出对今昔对比的感叹,对现在和平幸福生活的满足。也更激励我们把握光阴,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
参观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
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位于安徽省岳西县包家乡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内,距岳西县城55公里。1935年2月,时任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的高敬亭率红二十八军转战中进入鹞落坪,见这里崇山峻岭,山高林密,易守难攻,便决定在此建立根据地。红二十八军便以此为依托,转战于鄂豫皖3省45个县,从而坚持了艰苦卓绝的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让革命的红旗高高的飘扬在大别山上。09年4月重新修缮的旧址成了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此,我们参观了红二十八军展陈馆、聂家老屋、军政旧址广场等革命遗址,在聂家老屋里,红军医院、红军商店和红军修械所旧址等真实场景仿佛将我们带回那段枪林弹雨的岁月,大门上至今书写着“为革命愿将身心献祖国,为解放甘洒热血写春秋。”面对着纪念碑和文物、文献及一系列的珍贵照片资料,我们似是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却无畏无惧的英雄岁月,“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这些英雄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革命血性。革命星火代代传,英雄情怀在这样激情澎湃的土地上早已在我们心中扎下深根。
健康扶贫送医送药下乡义诊活动
12日下午,在县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县武警中队、县消防中队为50多名官兵进行了健康体检和医疗咨询。战士们平时训练任务繁重,难免忽视自己的身体,尤其训练伤多见。
随队学员对战士们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认真查看病历资料,为战士解答健康疑虑,给出最佳的诊疗建议。其中,义诊团对县武警中队一名疑似忧郁症的小战士进行了心理测试和评估,成功排除了忧郁症的怀疑,并对小战士进行了心理疏导。同时,积极与基层官兵沟通交流,结合基层官兵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况,以小讲课,幻灯放映,发放资料的形式,开展了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全面涉及了军事训练、运动饮食、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旨在帮助年轻官兵减轻职业性疾患的危害,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
消防治安一线的官兵是人民群众人身利益财产安全的的守护神。作为军医,此刻体验到了为军服务的价值。只有保证他们身体健康增强他们的战斗力,才能保障他们更好的服务于老区人民。
这些官兵们和我们年龄相仿,相似的年纪,他们的身体上却耐受了更多训练的磨历,同为军人,我们的是否同他们一般拥有钢铁般令行禁止的作风?很有幸能为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人送去我们的微薄之力,对于军人的定义,相信每一个队员心中都有着自己的思索。
来榜镇爱心义诊
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大地发挥我们这个团体的作用,13日一部分队员在于大队长的带领下前往来榜镇卫生院开展爱心下乡义诊活动。
一听到我们到来的消息,当地老百姓早早赶到来榜镇卫生院大厅等候,十来个科室医生座位牌前坐满了等待义诊的当地群众,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三十出头的年轻人。由于当地群众热情高涨,迫使原计划于当天下午两点开始的义诊提前半小时开始。我们无偿对当地群众的常见病、慢性病进行初步诊断,根据每位前来就诊患者的身体状况予以耐心详细的解答,并提出了诊治意见和康复指导。同时开展健康体检,并向前来咨询的群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百份,获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前来求助的一位73岁的老大妈。大妈在子女搀扶着向我们走来,神色焦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助。我们赶紧迎上前去,将大妈搀扶至座椅上。我们一边耐心安抚大妈的情绪,一边详细询问大妈的病史并对其仔细查体。经过查体,我们看到大妈右下腹有一巨大包块,并伴有疼痛,这么大的包块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大妈既往无慢性病史,曾于10年前在当地卫生所接受阑尾切除术,自此以后她的右下腹便逐渐形成包块。大妈湿润而无神的双眸望向我们,让我们的心不禁颤抖了一下。经过我们众人的会诊,初步判断老大妈是阑尾术后切口疝。可能的原因就是10年前当地卫生院做阑尾手术时手术切口缝合不当所导致。老大妈的一般状况尚可,但当地卫生所医疗条件有限,无法进一步处置。为解决她的疾患,我们决定将患者的病史资料带回医院,向主诊医师请示汇报,再进行下一步诊疗。如诊断明确且有手术指证,我们将尽早为她安排手术,早日解除她的痛苦。
此次义诊活动,我们通过现场诊病、交流、发放健康宣传资料等方法,为广大老百姓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和方便就医的机会。我们通过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并耐心讲解,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医疗体制改革下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增强了部位医院的信誉度。不论高年资医生还是年轻医生,只要一坐下,就是半天,一口水也来不及喝,当地的群众从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逐渐转为赞不绝口。作为医务工作者,虽然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但大家脸上洋溢的都是满足的喜悦,因为赢得了这么多老百姓对我们的认可,相当值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投身到社会实践中,才能让我们发现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
和平乡敬老院健康体检
在大部队于来榜镇爱心义诊的同时,金美媖队长在县卫计委领导的陪同下率机动小分队来到了和平乡。
当地卫生院的院长向我们介绍了和平乡的基本情况及当地医生的日常工作,一万多的人口虽然不多,但是他们的住所分散在崎岖的山林中,这样的情况无形之中为当地医生开展健康普查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可以说,广袤的大山中满是他们的出诊踪迹,山路坎坷,光是走路都要小心提防,可想而知,背着血压计、血糖仪、心电图机和B超机的医生们是如何走入深山,山山水水,无不见证了他们为当地的老百信谋健康福祉的辛劳,实在是令人敬佩不已。经验交流会上,我们也向他们介绍了长海医院的情况,双方互留了联系方式,以便进一步的医疗合作,随后,我们将随车携带的医疗物品赠与卫生院。
随后,我们乘车前往和平乡敬老院,据院长介绍,在此居住的多是孤寡老人。老人们虽多年事已高,腿脚不便,但看到我们的到来,还是给予了极大地热情。一位年近70的老人说:“我们这里偏远,难得到县城里看一两次病,这些博士生能到敬老院为我们看病,真是想不到,太好了!”
1个多小时的健康体检中,我们发现老人们高血压的问题尤为严重,平时有症状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健康问题相当令人担忧。我们向院长反映了这一情况,他表示会积极为这些老人解决这一问题。看着老人们一个个孩童般的微笑,我们不禁感叹山路崎岖的晕车和烈日炎炎下的汗水无不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作为军人,强军改革的征程需要我们去热血铸就,作为医生,医途漫漫的艰辛仍待我们去从容应对。4天的送医送药健康帮扶活动虽然短暂,但我们在此期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悟了老区官兵和群众的所急所需,将我们有限的专业知识和医疗服务送到了他们的手中,踏着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沐浴着英烈们的满腔爱国热情,我们必将不辱军人和医生的神圣使命!
(本科生队 钱阳阳 王一然 诸德源 撰稿 时东辰 年新文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