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创新始终是学科发展的源动力

日期:2013/12/6 0:00:00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美国纽约之行有感


陆清声

今年11月,我有幸受大学和医院的委派,前往美国纽约参加一年一度“Vieth国际血管外科大会”。此大会是血管外科领域全世界最高学术等级、最多参会国家与人数、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今年为第40届大会。大会以该会主席,同时也是世界血管外科重要领军人物——Veith教授命名。
  作为大会特邀嘉宾,我在大会上进行了三场主会场发言,一场卫星会发言,内容涉及到血管外科创新技术、创新器具、创新理念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每一场演讲都赢得了听众的掌声,得到了各国专家的高度评价与关注,他们感叹于中国血管外科领域的发展速度,纷纷表示要到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来学习访问。大会主席Veith教授说:“陆教授参加发言的场次是本次大会最精彩部分,而陆的发言是其中最精彩的。”克利夫兰医院血管外科主任Clair教授说:“很明显,你从克利夫兰学习回国后,做出了极为出色的工作,并祝贺所取得的成功。”纽约大学医院血管外科主任Adelman教授立刻决定派两名年轻医生到长海医院血管外科进修学习。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这样一种局面的打开与血管外科主任景在平教授多年始终坚持 “通过原创化实现国际化”的学术理念密不可分。
  创新就是要求技术原创化,切实解决广大患者的困难。
  从建科之初,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就紧紧围绕血管疾病的腔内微创治疗这一发展方向。97年景在平教授在国内首例完成了腹主动脉瘤腔内微创隔绝术,98年又在国内首例完成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微创隔绝术,近些年又不断地在国内率先完成了对主动脉弓、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及主动脉瓣狭窄的腔内微创治疗,通过技术创新切实可行地攻克了以往腔内治疗的一个又一个禁区,真正为患者解决了现实中威胁生命的疑难疾病。
  创新就是要求器具原创化,为技术创新作保障。
  伴随着技术创新,器具创新相伴而行。应该说从开窗型移植物到烟囱型移植物,从烟囱型移植物到分支型移植物甚至到双分支、多分支移植物的不断开发,器具的原创化使得从实际操作中保证了技术创新的实现,也为提升学科发展实力提供了硬件上的准备。最近几年,在国家“863”“十五”科技攻关等一系列基金支持下,在完成三项腔内隔绝移植物成功临床转化的基础上,又在国家“863”“十一五”科技攻关等一系列基金支持下,原创研发成功了世界上首款主动脉弓分支型腔内移植物,在完成动物研究基础上,已成功转化到初步临床应用,在CFDA批准预案的基础上,正牵头开展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临床应用研究,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赞扬和关注,今年7月5日英国Vascular News(血管新闻)就报到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景在平团队首次将分支型腔内移植物应用于人类主动脉弓夹层动脉瘤腔内微创治疗的令人鼓舞的好消息。
  创新也要求理论原创化,理论创新是指导技术创新和器具创新的基本思路。
  随着技术和器具的进步,原先的理论需要适应新的发展。为此,景在平教授在国际上提出腔内血管学(ENDOVASCOLOGY),主动脉疾病3N3V新分型等一系列新理论。这些理论创新即从临床实践中来,最终又指导临床实践,并且促使临床、科研、教学等一系列的创新。
  正是通过不断地在技术、器具和理论中的创新,实现在技术、器具和理论中的原创化,才使得我们在国际血管外科的各项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从以往只是出去学、出去看到被邀请讲学,安排手术示教,再到如今许多国际同行来进修学习。就最近5年,学科就成功完成了来自欧美各国国际学习团培训任务7批200余人次;完成国际进修生带教(美国)4人次;受邀国际学术大会进行了50余人次的讲课,10余次手术示教,2010年美国当地的《Temple Daily Telegram》报上还头版发表了我科景在平教授出访学术交流的新闻。由我院主办的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也已成为国际血管界的品牌学术会议。
  总结多年出访的经历,可以看出国际血管外科在近些年迅猛发展,而纵观中国的发展,在临床实践中已经逐渐缩小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创新始终是学科发展的源动力,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和突破,但仍然需要不懈努力,希望在机制、效率及整体上有更大的进步。
                                                       

上一篇:

积极防控,正确对待H7N9禽流感

下一篇:

23年长海情,古稀老人盛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